理论周刊·新论丨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发布于 2023-08-10 07:35:53 来源 : 湖南日报

核心提示


(资料图)

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必须充分认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胡江峰 黄庆华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支撑,也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了全面系统部署,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充分认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提出赋能的关键举措,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点,有助于实体经济提质降本增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和推动供需双向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

1.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实体经济提质降本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这一重要论述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提质降本增效提供了理论支撑。数字技术依托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打破了产业链各环节、各主体间的时空壁垒,促进数据、创新等要素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相互渗透,既能够避免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又能够促使各行各业相互融合生产差别化产品,形成范围经济;依托互联网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让数据要素与资本、劳动、能源等物质要素相结合,能持续降低企业边际成本,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界,实现规模经济;数字技术嵌入生产过程,可实现管理精细化,节约传统要素投入数量,提升资源要素使用效率,改善社会生态质量。

2.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量,在各领域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对现实场景进行数据采集和模仿,通过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设计仿真,可节约现实世界反复测试的时间、经济和环境成本,可通过对极端场景的模拟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基于美团、大众点评、京东生鲜、天猫超市等生活服务APP,以及猪八戒网、腾讯会议、Zoom、钉钉等办公APP,催生出居家办公等工作新模式;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领域相结合,促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新型服务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催生了“云观赏”“云体验”、康养文旅等智慧乡村旅游新模式,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智慧认养农业等新业态层出不穷。

3.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供需双向有效衔接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催生出的直播带货、内容电商、短视频等新经济业态,通过数据(流量)这一新型生产要素,让产品的产销环节更加信息化、透明化,将产业链上的厂商、电商平台、消费人群等主体有效连接,有效化解经济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将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起来。对于需求侧而言,可以使消费者更加精准、便捷地获得产品,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对于供给侧而言,通过数据流量获取更多的客户数据信息,发现潜在需求,激发新的消费潜能,提供更具感染力的互动服务,有效扩大内需。对于电商平台而言,可以通过零售商和消费者的需求反馈,运用大数据算法获取消费者偏好,反过来为生产服务。

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

把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推进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应在三个方面发力。

1.加强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我国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关键零部件和算法长期受制于人,如果这些关键核心技术不能获得突破和自主可控,就无法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难以发挥数字经济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赋能作用。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应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构建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除直接给予科研经费外,还应通过政府采购、税收、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不断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高水平支撑平台,集聚、培育和储备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等。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政策,如税收扶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等;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托底和容错机制,形成更加包容的自主创新环境;完善专利保护制度,加强专利侵权执法查处力度;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面向国家重大需要,对一些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核心技术和科研项目,应凝聚和集中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社会资源,形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上述举措,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潜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2.加大扶持产业数字化转型力度

在数字化浪潮中,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必须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与升级。数字时代,以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中的影响不断拓展和深化,要适当超前规划,加快光纤网络提速扩容,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打造大数据网络中心、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全面提升实体经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提前布局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的细分领域,如碳基芯片、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及下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推动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战略。比如针对制造业和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偏低的问题,建议积极推动数字化产业链延伸,加快推进制造业、农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农业部门数字化服务水平;针对数字经济和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环节融合度较低的问题,建议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数字化网络生态,打造高质量数字化平台,实现“研发+生产+管理+供应链”全链条数字化。

3.提升政府数字化监管与治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数字监管体系。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因数据泄露、非法交易所导致的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案件频发,建议加快数字监管领域的立法,规范平台企业数据采集,明确数据产权;建立数据库,加大对数据存储的统一化管理,确保数据安全;推动制定AI伦理指南,推动政府、平台企业、用户等多方共建“数据治理委员会”,切实解决数字鸿沟、算法歧视、恶性竞争等问题;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数字经济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而来的新生事物,一些传统法律法规已难以适用,应及时完善数字领域法律法规,优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深入推进“清朗”“净网”“剑网”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数据泄露、侵犯隐私、平台垄断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网络内容治理和网络空间行为规范,持续推动网络空间净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数字技术的运用能够极大提高政府监管和治理效率,应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5G+数字政府”建设,形成一网通办、联通联办、协同共办体系,推进政务流程标准化和各服务环节精准对接,大幅度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

(作者分别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英才·名家名师)

关键词: